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聚焦“晋见红心”“晋见文物”“晋见恩师”三大专题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何以山西·晋见系列”微影视作品创意好暖人心
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聚焦“晋见红心”“晋见文物”“晋见恩师”三大专题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何以山西·晋见系列”微影视作品创意好暖人心
山西新闻网教育频道讯 近期,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教育工作和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微影视方式展现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以不同的视角发现和讲述新时代山西故事,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广大侨界群众、高校师生、留学人员传承爱国奉献光荣传统,积极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山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和山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山西欧美同学会联合开展“何以山西·晋见系列”主题微影视展示活动,活动由山西新闻网、山西政教研究中心、山西省文物保护志愿服务协会承办。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为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聚焦“晋见红心”“晋见文物”“晋见恩师”三大专题,向全院师生征集充满创意与温情的微影视作品,遴选了8部优秀作品上报组委会。
其中,“晋见红心”分为《太行耀千秋 红色基因代代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汲取文化自信和力量》《文明的回响:探寻文化自信之源,奏响时代传承之曲》《右玉精神展芳华 薪火相传续前弦》《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五个作品。学院思政部教师牛红红、燕智文、乔蓉芳、张琳娜带领学生先后前往长治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朔州右玉精神展览馆、山西省博物馆、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山西云时代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信创成果科普基地、刘胡兰纪念馆等多所红色场馆进行拍摄,凭借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生动立体的表达手法,使抽象的红色文化理念转化为可看、可听、可感的视听内容,赋予红色文化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红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嵌入校园文化、走进学生生活,促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与新时代青年同频共振。
“晋见文物”通过《寻找三晋文物守护人》,聚焦山西三组不可移动文物,学院思政部主任张江伟、教师王烁涵带领三名学生前往太原市纯阳宫、忻州市五台县南禅寺、佛光寺三地进行微视频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师生们看到了文物守护者坚守岗位,面对与家人的聚少离多,选择长期扎根在文物保护一线的奉献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而镜头外,每一处文物的背后,都有一个或一群文物守护人,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些历史和文化。
此次“晋见文物”的拍摄,不仅是一次对山西文物的记录,更是一次对山西精神的传承。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拍摄活动,提高了他们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他们也要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山西文物,成为新时代的文物守护者。
“晋见恩师”分为两部作品——《谷穗弯弯》《青春不躺平 奋斗正当时》,学院思政部教师翟洁、王烁涵前往岚县进行实地指导拍摄。作品旨在以微影视的方式讲好三晋教育工作者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守初心、躬耕教育、以文化人、甘于奉献的故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团结凝聚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事业,助推山西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何以山西·晋见系列”主题活动的拍摄工作,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思政部教师始终坚持“大思政”理念,聚焦山西的红色文化、历史文物、教师工作者,通过实地采访、师生互联、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内容丰富、主题多样的晋见系列微影视活动,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启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通道,让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走入校园、走进学生,拓宽了思政课实践活动平台,创新了思政工作新途径,助推了山西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王烁涵 张江伟 刘烨)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