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络诈骗盯上小学生 公安机关揭秘四种常见诈骗套路
警惕网络诈骗盯上小学生 公安机关揭秘四种常见诈骗套路
我家孩子还小,又没钱,怎么会被骗呢?殊不知,已有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了这群涉世未深的学生。5月17日,太原市警方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揭秘四种常见的针对小学生的网络诈骗套路。
第一种:免费皮肤“陷阱”
现在很多学生玩游戏,特别在意游戏中的“皮肤”。于是,有骗子打着“免费赠送皮肤”的旗号,利用孩子单纯的心理以及不敢与家长沟通的弱点,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在网络上各种主动搭讪,说有免费游戏皮肤可以领取,随后让你先扫码、再解冻的,都是骗局。
第二种:红包返利“杀鱼盘”
骗子通过某短视频网站、微信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很多小学生就会信以为真,被拉入群。骗子先以高额利益为诱饵,然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骗钱。当骗局被识破,骗子马上将受骗方删除或拉黑。
第三种:为破解“防沉迷”被骗
很多小学生想玩游戏,却又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总想找个办法破解。于是骗子就以能够解除游戏防沉迷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方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进而对绑定银行卡实施转账,骗取钱财。
第四种:假明星发假福利
不少小学生喜欢追星,特别相信偶像的话。骗子们一般会分工合作,或一人扮演多个角色,有的冒充明星,以免费送福利为诱饵;有的扮演经纪人,诱骗学生把父母手机拿来,一步步进行诈骗;还有的伪装成明星粉丝群主,要求粉丝应援打榜,或以进入明星粉丝群为由收费。
针对上述四种骗局,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家长和老师:
一要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建议仅保留上课必须要用到的APP,把其他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APP软件全部卸载。
二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轻信中奖、赚外快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三是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或修改密码,不要将支付APP设置为免密支付,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
四是建议家长放下手机,多陪孩子学习、读书、玩耍,用充实的生活代替玩手机。一旦发现孩子被骗,请立即保留证据,报警处理。
记者 杨沫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