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劳动课成为家长的“课后作业”
莫让劳动课成为家长的“课后作业”
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按照新课标,劳动课程包括煮饭煲汤、打扫清洁、维修家电等,内容丰富,烟火气十足。
陶行知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德智体美劳,劳动本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让孩子参与劳动,尊重劳动,才能学会生活自理,学会更好地生存。
但是,近些年,劳动教育被弱化、边缘化,有些家长告诉孩子“你只管读书就行,别的有我们”,大包大揽,造成了很多生活上的“低能儿”。还有些家长,把劳动等同于吃苦,孩子不好好学习,就带孩子去搬砖、去种地,这种不恰当的教育会让孩子对劳动产生误解,认为读书比劳动更有前途。
劳动课回归,恰逢其时。尤其在“双减”的背景下,“减负”后的孩子时间多了,让孩子补上劳动这一课,培养独立生活的技能,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意义深远。
也有些家长担心,劳动课会不会在学校走个过场,课后又成了家长的负担,布置给孩子的劳动作业变成家长的“课后作业”。如教孩子炒菜,会不会变成家长买食材,洗好切好,拍照打卡……而孩子只是挥舞几下锅铲呢?想让孩子真正从“家务课”中受益,落实是根本。将劳动课的课堂教学与实际教学、家庭教育结合统一,才能避免劳动课走过场。
中小学不仅要把劳动课排入课程表中,还要下大力气保障劳动课有效开展。各地各校的劳动课应根据自身情况认真设计,核心是让孩子们自己真动手、常动手,在校内、在课堂上就充分实现劳动教育的价值。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开辟小菜园,亲手种植蔬菜,养小鸡小兔等,通过动手实践参与劳动。还可以让劳动课走出校园,带孩子们去乡村或企业,真正感受劳动的魅力。
劳动教育还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家长要转变“读书比劳动重要”的观念,真正认识到培养孩子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孩子自己的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于学校布置的劳动作业,家长要做的不是代劳,而是配合并指导孩子。比如炒菜,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去认识、采购食材,指导孩子洗菜切菜、掌握火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但切实掌握了劳动技能,还有利于和谐亲子关系的建设。
开设劳动课,重要的是增强孩子对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的体验,以及在劳动教育中收获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家长、学校、社会多多配合,劳动课才能真正实现落地。
王桂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