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专业是人为标签,如何“避坑”要有主见

山西新闻网>>教育频道>>高等教育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近日,一则“弟弟被某大学土木专业录取,想复读”的帖子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在“知乎”平台上,网友自称“被土木专业录取了,感觉要崩溃了,怎么办?”有答主就此回答,“千万别来”,亦有网友发言,“半途选择复读”。 

眼下正值沪上考生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在网上,围绕专业选择,“声音”不少。“生化环材”专业被归为“天坑”专业,财经类专业似乎“降温”明显,部分工科专业遇冷……越来越多的专业被打上“天坑”标签,在社交平台的吐槽比比皆是,现身说法“劝退”的网友不在少数。

最近,沪上的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就是高考志愿填报,无论文科、理科,还是工科,在网上各类报考咨询和建议中,似乎遍地都是“坑”,这些专业都不能报吗?这让不少人看完一圈更迷茫了。

某一个专业究竟是“天坑”,还是“宝藏”?高考填志愿到底该怎么选?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高校专家,他们均谈到一点:所谓的“天坑”都是人为打上的标签,虽然现在网上的信息来源非常丰富,但考生和家长如果想“避坑”,还是建议不要受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而要有自己的鉴别和思考。

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基础学科专业无惧所谓的“坑”

生物物理学家、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长聘副教授储祥蔷本科学的是核物理,现在她做生物物理相关的研究。日前,在一场网上招生咨询直播中,她和多位古生物学家、物理化学家等一同探讨该如何看待“天坑”专业。在她看来,如果认为“天坑”专业就是不太好找工作,或找不到高薪工作的专业,那核物理专业的确可能“坑”,因为对口的工作很少,可能去核电站或者去实验室做科研。

但她认为,自己的专业并不“坑”,只是物理要难一些,所以入门门槛比较高。关于考生提到的就业问题,她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做喜欢的工作,并且也有能力从事这个工作。未来的学生在温饱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眼下盛行的一种评价方式,就是从就业“性比价”的角度称某些专业为“天坑”。事实上,有不少考生家长受此影响,甚至直接在志愿表上排除了这些学科。多位专家均指出,“天坑”专业本身是人为的定义。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朱学栋表示,考生和家长跟随热点趋势的想法非常正常,但首先要理性分析某一个专业是不是“坑”。“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下的方向,尤其基础学科专业更无惧所谓的‘坑’。”

朱学栋介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正当红的领域都以“生化环材”的发展为基础,相关专业人才一直紧缺。从化工专业应届生的就业薪资来看,优秀硕博士的收入并不输当下最热的人工智能领域。尽管普通毕业生收入可能确实不及热门行业,但他强调,随着传统化工的转型升级,合格的学生不可能找不到工作。

曾经的热门专业纷纷“降温”,“常青”的应是兴趣而非专业

今年,从部分外省市考生的填报情况看,一些以土建类为传统优势的高校在招生时“遇冷”,从录取分数来看,部分院校的土木工程、材料等专业几乎处于“垫底”位置。

犹记得十多年前,土木工程一度是考生心头的香饽饽,其热门程度不逊色于当今的电子信息专业。对此,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周洪涛分析,每一次产业的变化和当年的“市场行情”,对考生的志愿填报影响都很大。从早年的理工、贸易、建筑、财经,到如今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不少人出于跟风、从众的心态作出选择。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谈到,当年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于是选择了化工专业。但大一时,周洪涛就发现自己虽然是一名理科生,兴趣其实更偏向艺术和设计。于是,他努力争取校内转专业,中途转向学习设计,在跨学科中实践感到很快乐,并渐渐收获成就感。数十年过去,如今看来,他依旧觉得,坚持自己的兴趣没有错,“找到终身热爱、并具有创造性的事业,才能最大激发一个人的长期潜能。”

他同时也建议考生,不要过度根据“市场行情”而忽略了自身的特质和兴趣,“常青”的是兴趣,一定要探索适合自己的专业。眼下的热门专业不断出现,很难说未来的“爆点”在哪,可能几年之后就不复当年的盛况。所以,还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让兴趣引导,在大方向上不要受外界太多影响。

“从长远来看,行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一直是波浪式前进的。”朱学栋举例说,过去数十年,外语、国际贸易等专业都经历过类似的热潮,随着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趋于饱和甚至人才过剩。因此,他也建议考生,静下心考虑未来的发展,守住本心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

《文汇报》记者 储舒婷

(责编:康晋平、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