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建设高质量教育共同体

山西新闻网>>教育频道>>思政教育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更好方式,在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面要汇集更大合力。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建构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互动关系,从而形成家庭启蒙教育、学校奠基教育和社会拓展教育方向相同、要求一致、力量相聚、协同影响的教育合力。

充分发挥学校思政教育主阵地优势

充分发挥学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创新教学方式,让思政课“活”起来。通过课前预习,搜集学生的问题,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方法,灵活采用专题式、案例式和研究式教学法。双向互动,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的放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建设。画好“课程思政”同心圆,让教师“联”起来。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力量,高校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协同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育人主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育人提供队伍保障。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运转,画好“课程思政”同心圆,让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联”动起来,解决好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培养“两张皮”问题。坚持理论武装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拓宽育人渠道,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

加快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

构建学校与家庭的合力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长要给孩子以示范引导,协同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全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机制。共建家校联盟,建立学校和家庭的交流机制,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思想、学习与生活方面的情况,同时向家长征求改进意见,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家庭。

构建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正能量,营造气正风清的社会思想大环境。与公民道德建设相融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将社会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相整合,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探索企业和社区的合作育人模式。探索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活动。整合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开展“点单式”的志愿服务。邀请专家学者和模范英雄人物进校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实践教育。通过开展专业全面、形式灵活、内容充实的家庭教育讲座,解答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难题,提升广大家长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在家庭教育中的紧密协作。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政同责,共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体,凝聚教育合力,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栋梁之材。    

 张春艳 刘双

(责编:康晋平、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