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幼教 青春不悔
——记芮城县党政机关幼儿园教师曹海艳
投身幼教 青春不悔
——记芮城县党政机关幼儿园教师曹海艳
曹海艳,36岁,本科学历,2011年参加工作,现任芮城县党政机关幼儿园教科研主任、大二班班主任,连续8年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2018年,在山西教育杂志社主办的“最美教师”评选中获“立德树人”奖;2020年被县政府授予“教改先锋”荣誉称号。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借节日了解文化 将传承融入教育》、游戏案例《有趣的多米诺骨牌》、绘本教学案例《爷爷一定有办法》等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
2011年,曹海艳结束了自己6年的英语翻译工作,成为芮城县党政机关幼儿园的一名教师。从对幼儿教育的知之不多到收获各种奖励和荣誉,曹海艳亲身亲历了党政机关幼儿园十年发展的风风雨雨,更见证了整个学前教育发展的十年光辉历程。
踏入幼儿园第一天,角色的转变让曹海艳有点无从适应,甚至一度怀疑这份工作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但每一次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听到他们稚嫩的话语,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又一次次激发了她继续坚持的决心。
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全国上下掀起了学《指南》、用《指南》的热潮,曹海艳所在的幼儿园也不例外,通过学习掌握孩子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曹海艳的专业知识越来越丰富,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这一段艰难的历程,是从“拔剑四顾心茫然”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的跨越
2014年,曹海艳被幼儿园聘为班主任,岗位的变化让她压力倍增。但随着国家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国培”的福利也降临到她的头上。几年间,曹海艳先后两次参加了由运城幼专和山西师范大学组织的“山西省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项目培训”和“山西省幼儿园骨干教师访名校浸润式培训项目”。在一次一次的培训学习之后,曹海艳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从中她也感悟到了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在一日活动中,老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了孩子的朋友和伙伴;在幼儿学习上,老师摒弃了以前“机械化”的教育方式,转而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的设计,让大自然和社会成为幼儿的学习主场,让孩子去亲自实践;在家园工作方面,老师越来越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向家长普及新的教学理念,让家长理解、认同、支持和配合工作,让家长成为幼儿教育的参与者。
现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以及“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思维模式已深深融入了曹海艳的思想与行动中。孩子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自己想玩的游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曹海艳的工作重点也从以前的组织、引导孩子活动变成了观察、解读孩子的内心。
这一段成长的记忆,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馈赠
2019年,曹海艳担任了教研组长,怎样让团队更有凝聚力,是对她的又一次考验。2020年伊始,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曹海艳带领本教研组的老师进行了第一次线上教学活动,大家一起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幼教学科的整合应用,推送亲子游戏、召开视频会议、线上家访......帮助家长和孩子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2020年9月,曹海艳被评为芮城县“教改先锋”,受到全县教育人的关注,站在领奖台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教人的荣光。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上级领导的指引下,芮城县党政机关幼儿园成功申报了“十四五”省级课题《中国传统节日背景下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实践研究》,接下来,曹海燕将带领本教研组的姐妹们,大胆实践、开拓创新,走上一条“以研促教”“科教兴园”的探索之路。
这一段奋斗的足迹,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感动
改革十年,时光飞逝如梭,托起幼教人的追求和梦想;砥砺十年,不断探索,记载着幼教人的拼搏与收获;不悔十年,见证了曹海艳从“幼教小白”逐步成长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研究型教师。十年磨一剑,丹心照未来。(康白)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