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崇学 以文化人——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第三十一期中层管理干部“微讲堂”开讲
厚德崇学 以文化人——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第三十一期中层管理干部“微讲堂”开讲
山西新闻网教育频道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新时代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立德树人,3月21日上午,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以下简称“附中”)第三十一期中层管理干部“微讲堂”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专题讲座,附中高二年级副主任、高中语文教师杨瑜主讲,学校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共同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杨老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这个主题,从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传统文化与德育的关联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儒、佛、道”三大传统思想主干、“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十二大行为规范、“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医药医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中国建筑”八大艺术形式。杨老师认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上比单纯的说教更加有效,在德育工作中,应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入手,联合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共同构建浓郁的德育教育氛围,使学生们时刻沐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之下,久而久之,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将其中的精华引进校园、引进课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整场讲座引经据典,案例生动贴切,内容丰富活泼,赢得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
附中理事长谢晓丽对杨瑜老师的讲座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独特内核、风格和历史的完整的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学校教育首先发力,附中一直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并通过举办经典诵读、汉字书写比赛、中华诗词大赛、传统文化讲座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交流氛围。她强调,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会读几篇经典、会背几首古诗,其真正目的在于“以文化人”,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谢老师要求附中全体中层领导干部要统一认识,科学把握、精准认识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要持之以恒、学而不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善于钻研、深入思考,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来让“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在学生心中扎根萌芽。
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立德树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霍亚晶)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