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青少年美育新路径

山西新闻网>>教育频道>>美育教育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匠心传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暑假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等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展览,吸引孩子们感受艺术气息,提升美学素养。

每一所博物馆都是大学校,是非传统美育资源,也是学校美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博物馆、美术馆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美育新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博物馆要与家庭更多“相遇”。每一次家庭观展,就如同一次亲子文化主题旅行,不但有助于亲子陪伴和交流,还能寓教于乐,带着孩子探索感兴趣的展品,沉浸体验,感受美的熏陶。

博物馆要与学校更多“相遇”。校馆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对学校美育的有益拓展。每一次展览、每一件展品,都能给参观的青少年带来源源不断的心灵滋养,为文脉传承提供潜移默化的功用。

正因如此,我们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在提供常规展览的同时,还应更重视对青少年观众的培养。在策划展览之前,可以基于自身藏品资源明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分层设计,充分考虑公共艺术教育功能中对青少年参与展览和互动的需求;此外,要积极利用科技赋能,增加美育互动环节、增设展览体验专区,举办与展览相关的系列讲座和活动,充分挖掘展览价值,惠及更多青少年观众。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重在引导和培养青少年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更好感受自然之美,尊重生命之美和艺术之美,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感。好的展览可以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历史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美育实践的开展和普及。

重视美育,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共识。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传统美育资源,拓宽美育路径,让青少年在展览中徜徉于美的享受,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愿景得以更好实现。

朱兴国

(责编:康晋平、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