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这是我们党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办公厅: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效明显,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的历史起点。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履行政府管理校外培训事务的法定职责,要加快建成权责明晰、管理规范、运转顺畅、保障有力、监管到位的执法体系,全面提高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依法严格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双减”工作扎实有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熔古铸今,用声音雕刻经典。7月7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化展演活动——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山西站启动发布会在太原举行,百余人参加了活动。
6月24日,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省科技馆隆重召开。山西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丁纪岗,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继龙出席代表大会。
5月29日,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获悉,该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就业质量报告出炉,该专业93名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53人选择国(境)内外升学,其中33人出国(境)深造,20人国内深造(保研13人),34人直接就业,总体就业率达93.5%。 据悉,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秉承“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卓越品质”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强语言、精专业、通规则、能跨界”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教育部制定《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以第54号教育部令颁布。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产品成为传播语言文字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双名计划”)培养基地和培养对象名单,共有20家单位被确定为培养基地,300位教师校长被确定为培养对象。 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启动新周期“双名计划”,聚焦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培养,按照选、育、管、用一体的思路,统筹基地培养、工作室建设、数字化支撑、教育帮扶,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
本报讯(记者 张欣) 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全面增强思政育人效果,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 《通知》指出,要在省级层面打造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型工作平台,努力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孵化一批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示范“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提供一批高质量智库咨政报告、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为深入推动全国大中小学开展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工作平台、实践经验、理论支撑和决策咨询。
近日,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语言文字规范《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呼号、入队誓词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入团誓词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该规范经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自2023年3月15日起实施。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3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8〕75号)要求,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
2023年寒假将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前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成果,坚决防止违规校外培训加重学生课外负担,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健康、温馨、有意义的假期,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要深化治理,严肃查处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部署实施“双减”工作。一年多来,在全国各地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学科类培训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
日前,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一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7起典型案例涉事教师均已受到严肃处理,反映出各地各校在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牢牢把握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
本报讯(记者 林焕新)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简单化问题,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通知》要求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中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全文如下。
本报讯(记者 梁昱娟) 近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的通知》,公布了170个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旨在优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布局,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此次公布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自主申报和专家综合评议后最终确定,包括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财经商贸、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等类别,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切实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聚焦重点地区、关键时段、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预防、发现、查处工作机制,完善部门和地区协同联动工作格局,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12月8—9日,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线上召开,大会以“教育数字化引领未来”为主题,由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1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妮亚•贾尼尼(Stefania Gianini),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文化、研究与技术部部长纳迪姆•安瓦尔•马卡里姆(Nadiem Anwar Makarim),吉尔吉斯斯坦教育与科技部部长乌兰贝克•曼彼塔库涅夫(Ulanbek Mambetakunov)在线出席主会议并致开幕辞。
本报讯(记者 张欣)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十四五”期间,认定若干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遴选千名乡村工匠名师、百名乡村工匠大师,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 《意见》提出,乡村工匠主要为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能够扎根农村,传承发展传统技艺,转化应用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技能人才。
熔古铸今,用声音雕刻经典。7月7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化展演活动——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山西站启动发布会在太原举行,百余人参加了活动。
6月24日,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省科技馆隆重召开。山西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丁纪岗,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继龙出席代表大会。
5月29日,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获悉,该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就业质量报告出炉,该专业93名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53人选择国(境)内外升学,其中33人出国(境)深造,20人国内深造(保研13人),34人直接就业,总体就业率达93.5%。 据悉,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秉承“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卓越品质”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强语言、精专业、通规则、能跨界”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教育部制定《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以第54号教育部令颁布。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产品成为传播语言文字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双名计划”)培养基地和培养对象名单,共有20家单位被确定为培养基地,300位教师校长被确定为培养对象。 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启动新周期“双名计划”,聚焦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培养,按照选、育、管、用一体的思路,统筹基地培养、工作室建设、数字化支撑、教育帮扶,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
本报讯(记者 张欣) 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全面增强思政育人效果,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 《通知》指出,要在省级层面打造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型工作平台,努力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孵化一批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示范“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提供一批高质量智库咨政报告、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为深入推动全国大中小学开展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工作平台、实践经验、理论支撑和决策咨询。
近日,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语言文字规范《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呼号、入队誓词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入团誓词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该规范经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自2023年3月15日起实施。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3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8〕75号)要求,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
2023年寒假将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前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成果,坚决防止违规校外培训加重学生课外负担,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健康、温馨、有意义的假期,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要深化治理,严肃查处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部署实施“双减”工作。一年多来,在全国各地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学科类培训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
日前,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一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7起典型案例涉事教师均已受到严肃处理,反映出各地各校在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牢牢把握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
本报讯(记者 林焕新)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简单化问题,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通知》要求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中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全文如下。
本报讯(记者 梁昱娟) 近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的通知》,公布了170个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旨在优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布局,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此次公布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自主申报和专家综合评议后最终确定,包括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财经商贸、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等类别,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切实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聚焦重点地区、关键时段、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预防、发现、查处工作机制,完善部门和地区协同联动工作格局,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12月8—9日,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线上召开,大会以“教育数字化引领未来”为主题,由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1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妮亚•贾尼尼(Stefania Gianini),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文化、研究与技术部部长纳迪姆•安瓦尔•马卡里姆(Nadiem Anwar Makarim),吉尔吉斯斯坦教育与科技部部长乌兰贝克•曼彼塔库涅夫(Ulanbek Mambetakunov)在线出席主会议并致开幕辞。
本报讯(记者 张欣)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十四五”期间,认定若干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遴选千名乡村工匠名师、百名乡村工匠大师,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 《意见》提出,乡村工匠主要为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能够扎根农村,传承发展传统技艺,转化应用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技能人才。
本报讯(记者 张欣)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从全面加强知农爱农教育、大力推进农林类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等十四个方面提出意见,明确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紧缺专业;鼓励校地合作,探索推进涉农专业订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入学有编、毕业有岗”改革试点等。
■ 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 ■ 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本报讯(记者 黄鹏举)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切实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今天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通知》明确,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
12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2022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引导人工智能赋能教师 引领教学智能升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高等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明确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近日,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第一个对高等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作出系统部署的文件。
本报讯(记者 梁丹)为加快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近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设置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原则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要求。 此次修订是继2007年中国残联、教育部印发《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后的首次修订。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及测试大纲》(试行)和《汉字部首表》。两项语言文字规范均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国家语委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组织研制,由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召开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考试安全工作。
为促进2023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教育部于11月8日启动“2023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校园招聘月”以“就业向未来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出专场招聘会、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就业育人主题教育、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等系列活动,搭建招聘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本报讯(记者 高毅哲)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形象,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并印发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了改善办学条件的重点任务。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通知》指出,更大力度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本报讯(记者 樊未晨)近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制定并印发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管理体制、供餐管理、资金使用与管理、采购管理、营养健康监测与教育、应急事件处置、绩效管理与监督检查等作出明确要求。 据了解,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署,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 《意见》指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